在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研究领域,对特定蛋白质(尤其是细胞表面受体)进行精确的标记、追踪和捕获是一项核心技术。受体表面生物素化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手段之一。无论您是初入实验室的新手,还是寻求优化方案的研究者,本文将为您全面解析这项技术的方方面面。
1. 定义:
受体表面生物素化(Receptor Surface Biotinylation)是一种利用生物素(Biotin,维生素H)与链霉亲和素(Streptavidin)之间超高亲和力相互作用的化学标记技术。该技术通过在活细胞或固定细胞表面,选择性地将生物素分子共价连接到靶标受体的胞外区域,从而实现对受体的“标记”。
2. 核心原理:
其原理基于两步过程:
3. 主要优势:
以下是一个基于水溶性、膜非渗透性的NHS酯类生物素化试剂(如Sulfo-NHS-LC-Biotin)的标准流程。
【实验材料】
【操作步骤】
受体表面生物素化技术应用极其广泛,主要包括:
问题1:标记效率低,信号弱。
问题2:细胞毒性大或受体失活。
问题3:非特异性背景高。
问题4:检测到胞内蛋白。
除了经典的NHS酯化学,还有其他生物素化策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