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物素,又称维生素B7或维生素H,是维持动物健康、促进生长和发挥生产性能不可或缺的水溶性维生素。在现代化集约养殖中,仅靠饲料原料中的天然生物素往往无法满足动物需求,因此科学额外添加至关重要。本文将全面解析饲料中生物素的添加方法、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,为您的养殖实践提供可靠指导。
首先,我们需要理解添加的必要性。动物对生物素的需求源于其多重关键生理功能:
天然饲料原料(如玉米、豆粕)中的生物素利用率变化很大,且存在抗生物素蛋白(主要存在于生鸡蛋蛋白中)等拮抗物,因此绝大多数配合饲料都需要进行额外补充。
添加生物素并非简单混合,而是一个系统工程,需要遵循以下步骤:
1. 确定添加量:剂量是关键
添加量的确定需综合考虑多方因素,切忌盲目照搬标准。
2. 选择添加剂形式:稳定性是核心
饲料级生物素添加剂主要为纯品预混剂,常见有两种:
3. 添加方法:逐级预混是原则
由于生物素在每吨饲料中的添加量极小(通常仅需几克到几十克纯品),绝对不能直接加入大宗原料中,否则无法混合均匀,导致部分动物摄入过量而部分不足。
正确的添加必须遵循 “逐级稀释预混” 的原则:
这个过程确保了生物素在最终饲料中分布的极度均匀性。
Q1: 添加生物素的成本效益如何?
A: 对于种畜(猪、禽)、高产奶牛和面临蹄病问题的群体,添加生物素的回报率非常高。它通过提高繁殖率、降低淘汰率、改善饲料转化率来抵消并超越其添加成本。对于生长育肥期较短的肉禽肉畜,需精确计算投入产出比。
Q2: 生物素会过量中毒吗?
A: 生物素是水溶性维生素,安全性很高。即使摄入量远超需要量,多余部分也会通过尿液排出,中毒风险极低。这为在实际生产中设置安全裕量提供了保障。
Q3: 如何保证生物素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?
A: 生物素对热、光和湿度相对稳定,但在强酸、强碱和氧化条件下可能受损。
Q4: 为什么按标准添加后效果仍不明显?
A: 可能原因有:
在饲料中添加生物素是一项精细化的营养技术。成功的关键在于: